探索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——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
来源: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量: 发布时间:2024-07-31 分享:

朝天区位于广元市北部,川、陕、甘三省交界地带,是千年古蜀道、千里嘉陵江的交汇地,是北向入川的第一个县级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全区幅员面积1613平方公里,辖12个乡镇124个行政村15个社区21万人,素有“秦蜀锁钥”“川北门户”之称,享有“小养胜地,大道朝天”之美誉。

近年来,朝天区结合秦巴山区实际,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时,综合考虑村庄自然禀赋、经济社会发展、污水产排现状、生态环境敏感程度、受纳水体环境容量等因素,坚持“因村施策、分类指导,精准施治、梯次推进”原则,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、排放分散、季节性阶段性强等特点,结合财力薄弱、群众居住分散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欠账多等实际,注重采取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、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、集中建设与分散治理相结合、厕所革命与污水共治相结合的方式,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。

一、有机结合统筹推进

一是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全域新村、园区、聚集点、中心村等建设有机结合,率先编制了《广元市朝天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(2020-2025)》,坚持农村污水同规划、同推进、同检查、同验收,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的统筹推进。二是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,实行“清单制+销号制”,建设任务细化到乡镇、村,建立起到村工作台账,促进了该项目有效实施。

二、“四种模式”因村施策

根据不同区域和自然条件,通过探索和实践,形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“四种模式”。一是分散农户建设。对不具备集中收集处理、污水量小的村庄和分散农户,采取建设户用三格化粪池(2个立方以上),将生活污水和人畜粪污收集到三格化粪池进行集中处理,处理后的污水就地就近还田还地还林。累计建成三格化粪池1.8万余个。二是联户建设。对地势条件限制,又较为集中的农户(一般聚居3-5户或5-8户,最多不超过20户),集中联户建设20、50立方的中、大型三格化粪池,并通过管网将农村生活污水接入进行处理,处理后的尾水接入湿地或就近就地用于还田还林还地。三是闲置沼气池利用。对农户闲置、废弃的沼气池进行维修改造,将生活污水、人畜粪污接入到沼气池,经过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后,粪液、粪渣作为有机肥进行资源化利用。全区累计改造闲置沼气池4000余口。四是接入城镇污水处理站(点)。对城镇、集镇,以及有污水处理站(点)的聚居点、中心村等周边居住的农户,就近采取污水管道接入污水处理站(点)进行处理。实行“管网收集-相对集中处理-达标排放”治理,处理后的污水实现达标排放。全区累计在场镇、大型居民聚居点、乡村旅游人流集聚区配套修建污水集中处理站(点)20个,有效解决了乡镇场镇、大型聚居点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。

三、突出主体全力建设

采取分类实施,充分发挥建设乡镇、村、组、农户的主体责任。一是户用三格化粪池、沼改厕,由乡镇、村、组干部现场规划和指导,以农户自建为主体,建设完成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。二是联户建设农户,由乡镇、村、组干部现场规划后,以村、组干部是主体,负责农户之间的协调沟通、督促检查,以及项目管理。三是接入城镇、集镇污水处理站(点),以乡镇为建设主体,全面负责规划指导、检查验收和项目管理等,确保农村污水治理常态化开展。

四、健全机制加强监管

全面建立多元投入、有效管护、常态运维、技能提升、考核巡查“五个机制”,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“建得起、管得好、能运行”。一是充分发挥资金杠杆作用。加大涉农、涉生态、涉乡村振兴资金统筹整合力度,积极向上对接,确保农村环境整治相关项目落实落地。二是积极探索有效管护制度。制定出台《广元市朝天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(试行)》(广朝府办发〔2022〕73号),充分发挥建设乡镇、村、组、农户的主体责任,规范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。三是加强宣传教育,引导村民广泛参与环境治理,全力发挥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“千村示范工程”成效。

乡村要变样,污水先变色,今后,朝天区将持续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”指示精神,多措并举,绘就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。


主办单位: 备案号:蜀ICP备19028361号-5
联系电话:0839-3310888 监督电话:0839-3310888 地址: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苴国路795号广元国际酒店斜对面
网站维护: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
政府网站标识码:5108000016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46
Baidu
map